滴水观音
尺寸:135×67cm款识:癸酉年冬日,何家英敬绘。
印文:何、家英
说明:附画家合影。
何家英:河北任丘人,1957年生于天津。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,1980年毕业并留校执教,现为该校教授,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、天津美协常务理事、当代工笔画会常务理事等职。
何家英是新时期工笔人物画的出色代表,有着广泛的影响。他的诸多饮誉画坛的作品如《十九秋》、《秋瞑》等,不只是制作精妙,表现了高超的技巧,尤其能摄取青春少女萌动的生命意识,捕捉她们在沉思、静处中闪现的无端惆怅,赋予美丽人物以灵魂。这显示了画家抓“微妙感觉”的才能。这些作品在形式、趣味上雅俗兼容,赢得了大众喜爱,但能控制分寸界限。近年,何家英多作半工半写人物,以水墨勾勒点染为主,略施淡色,力图将严谨的造型与活泼的笔墨结而为一,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欲望。
——郎绍君
笔墨不应该和造型有矛盾,因为造型要用笔墨去表达,产生矛盾是因为你的认识不对。素描和笔墨的矛盾是因为大多数人对素描的认识有问题,五十年代的教育对素描认识本身有偏差,苏联素描的体面教育比较僵死,不适合往笔墨上转换,不是艺术的方式。这种方法可以把人画得很像,但是它缺少了艺术灵性。绘画最重要的是对空间的表达,无论用笔墨、线条,油画还是素描,都要表达空间。苏联的素描教育认为,空间是由体面构成的,实际上空间主要是形体、结构的透视关系,空间是自然界事物存在的本身,在任何光线下这个空间都是存在的,不依据光线的变化而变。过去,我们对素描的误区也在于把素描当成了光线明暗的代名词。更准确地讲,素描是绘画的黑白意义上的基础手段。作为学画的基础,素描教给了我们观察方法、黑白灰、透视、形体等;作为创作手段,所有的素描都是重要的素材。如果我们从黑白的角度看中国画,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,素描都是存在的,不是毛笔的,也不是铅笔的,而是木炭条的。古人有“九朽一罢”的说法,就是用炭条反反复复去画,修改,定稿。中国画特别注重师承关系。师傅往往先让徒弟临摹,先给你戴副眼镜,本来你的眼睛视力是1.5的没问题,他先戴副眼镜去调整你,这个眼睛是老师用的,或是带色的,或是老花镜,你开始看不清楚,慢慢地你适应了,实际上你是适应了老师的那一套。你看见的不是你自己的,而是老师的。现在的美术学院的教学,应该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,创造从何而来 不是标新立异,创造是从一点一滴的感受开始的。
——何家英
数据来源: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